中国式辩论,从古至今,都是可以作笑料来看的。2000年前,当惠子问大道家庄子:“子
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洋洋洒洒写下秋水的庄子竟然给人下套: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
乐?”这等狡黠的回答。孟子呢,则是凭气势恢宏,摧枯拉朽的排比句,用丰富的辞藻,
节奏感的声调来碾压对手,震住了一时。如今青年作家韩寒,面对他人的质疑,直接反问
“你怎么知道我…?”。作为一大才子,这般回答着实空洞无力。今人辩论,动不动就嘶吼
无意批评前人的辩论,然而其中诸多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。空洞洞的外壳,却失掉了多
汁的果实——事实与逻辑。这正与我们学习的议论文是相悖的。因为辩论的本质定义是运
用事理来说明自己的见解,从而揭露对方的矛盾,瓦解对手的根基。朱熹说过“以其人之
道,还治其人之身”,辩论之时,请紧扣题目,而不是天外飞仙。还有人爱一步到位,从
结论倒推回去,或者直接用结论轰炸,违反了人类思维的本质——逻辑。这甚至不可称为
辩论,而是声情并茂地朗读散文。俄国政治家普列汉诺夫说过:“艺术家用形象来表达自
己的思想,而政治家则借助逻辑的推论来证明自己的思想。”辩论的严谨容不得我们随意
从人本性的角度讲,中国式辩论的造成,是由于中国人往往急于求成,爱好面子。急于求
成,因此不思索着如何堆砌自己的逻辑,使其密不透风无懈可击,而是直接大规模的攻击,
盼望着未战而屈人之兵,吼几声便欲叫对方吓破胆,摔下马来。又或是自知自己已经在逻
辑上一败涂地,想着“忍气吞声颜面无存”,声调提高,面目狰狞,威胁式的劝降语气,就
而中国人这般的性格,正是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的“劣根性”,在几句
面红耳赤的所谓辩论之间扯掉了遮羞布。中国人自古以来爱耍阴谋诡计,狡诈多端是一显
著个性。这使得我们缺乏对事物真实性的尊重,喜欢侮辱他人以自我满足,喜欢钻研他人
的缺点。这在社会动乱时犹甚。“文革”之际,许多人为报私怨,冠他人以莫须有的罪名。
们浩荡的声势根本容不下任何有理据的辩解。那是中国式辩论的恶果最大化的时代,
好转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。数学,物理等等,旨在培养逻辑思维。文科的学习,历史,英
语,语文等等,没有逻辑也不过是一摊浆糊。在此基础上,运用缜密的逻辑进行辩论,以
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人的想法,时刻保持对他人言语的尊重,就如伏尔泰所说“我不同意你
说的每一个字,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”。反过来论,面对“声势浩大的中国式辩论”时,
切莫畏惧地委曲求全,因为真理永远是越辩越明的。屈服使无理横行霸道,坚持使真理昭
中国式的辩论是时候该作出改变了,一个只会逞口舌之快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,我期盼
我悄悄的从枝头钻出,望望高空,又望望大地,略有些恐高的我,不住地颤了颤,发出
我,只是一片树叶,只是一片小小的树叶,从不引人注目,也更不会令人眼前一亮。不过,
瞧,我的叶脉是如此清晰,独一无二呐!一根一根的,如此晶莹饱满,别具一格。
@BETHASH6